10月8日,2025灵璧奇石钟馗文化嘉年华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以灵璧“天下第一石”的稀缺价值与钟馗画“民俗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为核心文化IP,打造集文化展示、产业交流、商贸合作、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活动期间累计吸引游客40.2万余人次,带动消费2200余万元。
千年石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在2025灵璧奇石钟馗文化嘉年华的奇石展区,一块块质地温润、纹理独特的灵璧石吸引了众多游客。展区讲解员轻轻敲击石身,清越的石音引得众人驻足倾听。
灵璧奇石被誉为“中国四大观赏石之首”,以“瘦、皱、漏、透”的特质,承载着亿万年的自然匠心,其质地温润、纹理独特,宛如大自然的匠心之作。灵璧奇石之绝,绝在“形”的鬼斧神工,绝在“声”的金声玉振,绝在“质”的温润坚硬,绝在“韵”的文心寄托。
近年来,灵璧县凭借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从多元化展示空间的打造,到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从融入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文化赋能,再到营造沉浸式文化休闲体验,形成了灵璧石全链条产业集群。
石头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匠心的传承。从采石到雕刻,从观赏到演奏,灵璧人用双手将“石之灵”化作“艺之魂”。
磬石演奏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虎纹磬,此后一直是历代皇家专用的国乐重器。近年来,灵璧编磬专家根据编磬制作原理,研发出了磬石琴,既传承古乐的优雅韵味,又谱写时代的新音。
如今,灵璧石产业在深耕细作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历经多年精心培育与持续创新,已构建起覆盖灵璧石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在灵璧县,灵璧石文创产业正以蓬勃之势焕发新活力。该县依托“中国观赏石之乡”的资源优势,将千年石文化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开发出涵盖生活美学、艺术收藏、科技互动等多元领域的文创产品矩阵。
这些文创产品通过“灵璧石+非遗”“灵璧石+科技”的跨界融合,让千年石文化以年轻姿态走进现代生活,成为县域经济转型与文化传承的双赢典范。
非遗传承让钟馗文化“活”起来
今年8月,国产游戏《黑神话:钟馗》预告片发布,在全网掀起对“钟馗”这一传统文化形象的热议。作为钟馗文化的发源地与活态传承核心区,灵璧县迅速反应,巧妙承接“游戏流量”,以钟馗文化为魂,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千年非遗焕发出勃勃生机。
灵璧钟馗文化自唐代起源,历经1300余年的传承,已从单一的钟馗画艺术逐步发展为涵盖非遗技艺、民俗传说、实体景区和文创产品的完整体系,成为灵璧文旅融合的核心引擎,是灵璧鲜明的文化标识。
作为灵璧钟馗文化的“活化石”,钟馗画历经传承与发展,逐步形成了民俗、工笔与写意三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并以“口诀化”方式将核心技艺代代相传。2006年,灵璧钟馗画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2008年,灵璧县先后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日前,在灵璧钟馗文化园,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钟馗画)代表性传承人尹婷婷现场作画,引得周围游客连连赞叹。现场不少青少年也拿起毛笔,在尹婷婷的指导下勾勒简单的钟馗画像。
目前,灵璧拥有省、市、县级钟馗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相关从业人员近千人,该县还通过“家族传承+院校培养”模式,在灵璧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非遗传承学院开设钟馗画社团,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在非遗技艺创新方面,灵璧剪纸艺人将钟馗元素与传统技法深度融合,创作出生动展现钟馗生平故事的剪纸作品。依托当地磬石资源开发的钟馗线刻系列产品,既保留了民俗寓意,又兼具实用价值,实现“文化变现”,让游客在旅途中近距离感受钟馗文化的魅力。
目前,灵璧已形成钟馗文化全产业链,涵盖了绘画、剪纸、石雕、酿酒等多个领域。产业体系完备,为钟馗文化的多元发展与传播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让“宝藏小城”值得再来
2025灵璧奇石钟馗文化嘉年华期间,一场名为《钟馗故里·盛唐奇遇》的大型文旅嘉年华在灵璧钟馗文化园盛大举行。本次活动以一系列突破性的情景式、行进式演出,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全天候的沉浸式钟馗故事、盛唐奇梦,观众反响如潮。
本次展演打破了传统的观演模式,首创“日游夜演,全园循环”的演出体系。一系列演出循环上演,使整个园区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流动剧场,让文化故事在游客的步履间生动流淌。
“太震撼了!从早到晚,每一步都有惊喜。尤其是各种钟馗和景区的结合,感觉历史人物和故事一下子就活过来了,孩子也看得津津有味。”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如此感慨。
近年来,灵璧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时代命题,以钟馗文化为灵魂纽带,串联起钟馗文化园、奇石文化园、虞姬文化园、现代农业博览园等核心景点,通过文化赋能、业态创新、场景营造,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文化驱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让“魅力石都、神奇灵璧”的名片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奇石文化、钟馗文化作为灵璧县两大文化IP,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有与现代产业融合的巨大潜力。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制定后续详细规划,建立“文化赋能经济”的长效机制,让“奇石+钟馗”的文化IP持续发力,真正实现从“文化符号”到“发展动能”的转变,让文化成为灵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久引擎”。
其实,早在《黑神话:钟馗》预告片发布后,灵璧县政府就迅速把握这一流量契机,策划文创衍生品、升级景区体验、完善服务配套。从宣传推广到交通保障,从招商引资到文旅产品供给,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形成全域联动机制,让流量变“留量”,让“宝藏小城”值得再来,推动灵璧文旅“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