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璧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弘扬民间艺术、打造精品线路,积极探索“文旅+”模式,推进非遗、农业、研学、民俗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新图景呈现出多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旅游品牌日益鲜明
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灵璧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整合资源,打造了如“一日游”“二日游”、楚汉文化之旅、奇石文化之旅、休闲农业之旅、平原风情之旅等精品线路。建成1个国家地质公园即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建成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即奇石文化园、现代农业博览园,建成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即虞姬文化园、钟馗酒文化博物馆、天一园等,这些景区景点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支撑。
创新节庆旅游品牌。灵璧县积极举办各类民俗文化节,像灵璧5·28古庙会、浍沟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下楼梨花节、朝阳梨园记忆民俗文化节、大庙桃花节、韦集垓下楚汉文化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提升了灵璧的知名度,还辐射带动了旅游、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突出奇石文化、虞姬文化、钟馗文化“三元文化”元素,打造了非遗展示、文创商品、休闲简餐、商务会展为一体的商业集聚区。并且研发了灵璧磬石琴、磬石笛、磬石二胡、磬石鼓、磬石唢呐等系列乐器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还打造了奇石小镇、灵璧石会展中心、天一园、一品石苑等石馆,成为赏石、购石、研究石文化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深挖非遗文化品牌。深入挖掘“菠林喇叭”“泗州戏”“钟馗画”“皮影戏”“琴书”等民间艺术,创作编排了《霸王别姬》《楚风汉韵》《半条被子》《钟馗嫁妹》等优秀剧目,年均演出400余场次。众多的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特色文化典型案例,为灵璧的文旅发展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灵璧县政府每年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交通方面不断改善,方便游客前往各个景区景点;景区内部的道路、停车场、休息设施等也在不断升级。
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维护旅游秩序,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产业融合持续推进
文旅与农业融合。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421”行动,创建省级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旅游风景道、精品民宿等,将农业资源与旅游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如灵璧花果岛等乡村民宿游路线受到游客欢迎。
文旅与商业融合。举办“游购乡村·好物迎春”年货市集、“宿杭合作·牵手未来”合作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促进旅游与商业的互动,推动特色旅游商品的销售。
创新“旅游+非遗文化”“旅游+节庆文化”等模式,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提升了灵璧的文化影响力。
同时,该县不断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完成旅游资源点位普查并编制成册,为旅游宣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组织人员拍摄灵璧文旅宣传片、制作宣传折页,打造灵璧旅游形象IP,提高灵璧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