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一个腥风血雨的名字,一个四壁楚歌的名字。 它终结了一段历史,又开端了一个朝代。2000多年过去了,那战马、那旌旗、那刀光、那剑影,早已成为逝去的烟云。虞姬静静地躺在她的墓地,而虞美人草却枯红一春又一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出无数道辙痕,而今沧桑巨变,岁月轮回的古战场,又该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2008年5月,随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推进,灵璧县文化局开展地毯式文物普查,“垓下”是普查的第一站。这天,当我被普查组邀请同去垓下时,访古揽胜之情悠然而生。早上8点,我们乘越野车从县城出发,往南经向阳乡到韦集镇的双龙沟。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叫“双龙埂遗址”(在垓下古战场范围内)。双龙沟是一条宽四五米,长满芦苇、杂草的排水沟,沟水汩汩流淌,尽情舒展奔放的灵性。我们下车沿双龙沟由北向南踏查,初夏阳光照射龙沟两岸抽穗的麦子,显得格外葱绿怡人;我们在垄埂的麦田里,采集到绳纹陶片、鬲足、鼎足、陶釜、陶罐等残片,小心翼翼把这些属于新石器晚期遗物的碎石残片装在文物普查袋里,顿觉有千钧重量!我惊叹眼前的垄埂,在无声岁月中诉说的深邃历史。站在垄埂的高处,向南眺望,远处碧波荡漾、逶迤东流的洨水(即今沱河),仿佛告诉我们早在新石器晚期,先民们曾择这块高地傍水而居,渔猎耕种,生息繁衍,留下了岁月的印记。欢腾不息的洨水,孕育着两岸几千年的文明。
我们至双龙沟南端上固泗公路,车行向西不到2公里,公路横穿一个古老的村庄——老庄胡,公路北侧的老庄胡村边的农田里,赫然伫立一块“垓下遗址”石碑。仿佛突然凝固了昔日刀剑如林、旌旗蔽日的战场厮杀,使你不得不骤然停车,驻足凭吊!公元前202年12月,一个月黑风骤的夜晚,楚汉两军在此决战,一个曾雄霸天下、无人能敌的战神——西楚霸王项羽,在这里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绝境。昏暗的古战场,响彻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悲雄之声,刹那间,美人虞姬拔剑自刎,拼取了一腔热血!古战场横尸遍野,冷兵器在黑暗中寒光闪闪。夜风呼号,楚霸王叱咤之声戛然而止。这就是垓下决战悲壮的历史瞬间,令古往今来踏上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去思索、去感怀、去扼腕痛惜!我们凝视这块2米多高的遗址石碑,翻开历史地图集,它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17°38′,北纬33°21′,即是沱河北岸垓下村老庄胡庄的这块石碑处。锁定其遗址中心地带在东邻泗县,南界五河,西接固镇,北连虞姬墓,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遗址目前属灵璧县韦集镇垓下村(垓下村含过去4个自然村,即老庄胡、小单庄、小胡庄、南单庄)。
历史翻开了另一页,古战场废墟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祖祖辈辈开始了薪火传递。正是日头高照的中午,我们走进老庄胡。村头老槐树下,几位老汉悠闲地抽着旱烟袋,早已废弃不用的老井旁,躺着石磙、牛槽之类的农耕用具。当我们说明来意,其中一位老汉猛吸两口旱烟,在地上磕了两下烟锅,说:“村里有一条不知多少辈人走过的古道。”我们说过去看看,精神矍铄的老汉起身带路,一群嬉戏玩耍的儿童跑到了前头。村中确有一条东北向延伸的路基,我们在青年人的帮助下,用铁锨铲除路面的尘土,露出石块铺就数层的路面,确认它是一条古驿道。曾几何时,传说沱河北岸有一条长长的官府驿道,这难道就是与传说吻合的古驿道吗?这不经意间的发现,顿时使我们惊呼!我的思绪如同长上了翅膀,这悠悠岁月中的古驿道,何年何月何人所筑?驿道连接哪里,又通向何方?古驿道承载着不同时代发展的背景,它曾是与外界交往的人间通衢。当年秋愁羁旅的游子,是否在“古道西风瘦马”中“断肠天涯”!而此时脚踩坚实的古道,仿佛从遥远走入现实。
越野车缓缓行驶在垓下,沿固泗公路往西经彭沟、龙岗、小姜,在沿沱河北岸村村通公路,到杨马、城后、丁谷眼、刘沟沿、砂坝,沱河两岸原野绿色的麦浪中,突兀出大大小小、高低不等的古堆,使我们一路目不暇接。据考古专家考证,这些古堆大多是汉与晋时期的古墓葬,在皖北平原上属罕见的古墓群落带。当车开到丁谷眼村时(现在属于韦集镇金银山村),村东头两座拔地而起的古堆(俗称金山、银山),令人发出唏嘘感叹!古堆为汉代平地造墓(现为县级文保单位),两冢东南西北向排列,相对高度约7米,底部方圆达200多米。以其规模,墓主人当有不凡的身份。此处与沱河南岸的固镇濠城古洨城遗址仅仅2公里。通往濠城集西北有一座古“龙虎桥”,相传此桥为灵璧韦集镇张家洼自然村的先祖张龙、张虎所修,这座桥是古洨通往垓下的唯一通道。汉墓究竟埋藏着多少神秘?这块风水宝地葬的是两汉古洨昔日的达官显贵?还是古战场堆弃的累累白骨?人们在久远岁月中的传说早已经模糊了概念。当地民谣:“垓下古堆三千三,数罢金山数银山”,金银山又被传说为韩信点将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一地区就出土过大量的弩机、箭头、错银圈、五铢铜洗、宝剑等等,这无疑是古战场所丢弃的兵器。据金银委主任王九凯介绍:1958年,在金银山墓冢北30米处曾出土过汉代“鎏金砚滴”,属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另外还出土玉猪一个、青铜剑3把(遗憾的是已不知去向)。在银山北约200米处,村民丁玉凡耕地时,曾挖出汉代护心镜一块,后被一亲戚要去(不知去向),垓下随处可见的残砖断瓦写满了历史的纹络,这些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是我们研究垓下与古洨的最好的实物资料。垓下古战场每一座古墓都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开发、去破译!
已是夕阳斜照,彤云漫天,洨水荡漾,两岸稼穑飘香!苍穹下“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村庄农舍与古遗址、古战场、古驿道、古墓群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古老和现代的画面!越野车返回途中,我的脑海里出现无数的拼贴画,垓下真是太神奇了!古战场偌大无比,但在悠悠岁月中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战争的历史瞬间,而是永恒岁月中,那些匍匐前进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所创造的奇迹与文明!我们怀古访垓下,在瞬间与永恒之间找到了令人震撼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