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25〕1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5年全省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农农函〔2025〕186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5年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实施方案》(皖农技函〔2025〕375号)和《灵璧县主要粮油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以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核心,以大幅提升大豆单产水平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双轮驱动,强化跨部门协作攻关、完善推广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建制推进落实。促进全要素协同发展补齐短板、全环节深度融合打造优势、全领域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全力将科技潜力转化为实际产量、专家经验转化为农民实践、典型成果转化为普遍成效,辐射带动大面积大豆均衡增产,推动大豆生产能力实现新跨越。
二、建设内容
按照突出品种、栽培、减损等关键因素,构建优良品种、匀播适深、水肥微喷、防灾治病、机收减损的高产综合解决方案,重点是选育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新品种,集成推广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强化防灾减灾和机收减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行动思路,在项目区力争实现集中连片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5%以上。
聚焦大豆单产提升,选择生产基础较好,农民有大豆种植生产经验,具备绿色高产栽培条件,且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镇、村实施。项目实施区域主要分布在禅堂、冯庙、尹集、浍沟、朱集、杨疃等乡镇。全县建设百亩田20个、千亩方5个、辐射区5万亩,大豆百亩田产量要达到200公斤以上、千亩方产量要达到165公斤以上、辐射区产量要达到130公斤以上。实行先创建后补贴形式进行,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自行申报,镇组织相关项目实施。为规范程序、确保公平公正,灵璧县采用竞争性评审方式,面向全县遴选种植业财政支农项目实施主体,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均可申报。申报结束后,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评审打分,选出最佳主体并在灵璧县人民政府网公示。
三、技术方案
重点围绕“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导航+开沟”,以“合理轮作、深松深翻,气力播种、北斗辅助,合理增密、大垄栽培,种子包衣、喷施菌肥,一喷多促、低损收获”技术措施。着力主推高产高蛋白、中小粒抗逆耐密品种,集成推广免耕覆秸精播、浅埋滴灌、抗旱防渍、多效唑控旺、病虫飞防、一喷多促、复合种植等技术,做好大豆症青综合防控。
1.良田方面。合理田块布局,便于人工管理和通风透光。针对潜在夏季干旱和暴雨交替,因地制宜采用沟灌或喷灌,便于及时调整灌溉量。建设排水沟,防止夏季暴雨期田间积水,增强防涝降渍能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集约节约利用灌溉用水。
2.良种方面。大力推广耐荫耐密、抗裂荚、抗倒抗逆、宜机收大豆品种,以及高油高产、高蛋白高产品种;推广应用临豆10号、洛豆1号、安豆203、金豆99、皖宿2156、圣豆5号、郓豆1号等净作高产稳产品种。
3.良机方面。推广液压翻转犁、深松机、驱动耙等耕整地机具,提高整地质量;普及气力式等高性能播种机、高效低损专用收获机和专用割台,推动现有农机加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4.良法方面。集成推广合理轮作倒茬、带状复合种植、提前翻耕整地、商品种子包衣、接种根瘤菌剂、精细播种增密、小垄改大垄、水肥精准调控、“一喷多促”、低损机收等关键技术。加强大豆食心虫、根腐病、症青等病虫害防治。
四、重点任务
1.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大豆种植面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改善大豆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培肥地力,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强化技术指导。强化单产提升科技支撑,加快推进高产优质大豆新种质创制,支撑粮油作物单产水平提升。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升级打造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开展主要作物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创新、熟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强单产提升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对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开展指导服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围绕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开展培训。
3.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提单产服务带农户。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作用,带动小农户参与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实现“四个率先”。率先承担大面积单产提升,引导发动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大面积单产提升,指导各地直接遴选支持一批种植规模适度、技术装备适宜、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主体,落实关键技术,带动小农户提单产;率先面向小农户提供便利服务,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围绕落实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开展单环节、多环节托管服务,带动广大农户提升大豆单产水平。组织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支持各类服务主体聚焦关键薄弱环节特别是精量播种、机收减损等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引导服务主体建设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重点为小农户提供综合服务;率先开展技术集成和模式展示,探索建立重点主体与专家信息双向互推、与农技人员有效对接机制,鼓励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活动,推动关键技术和增产模式先试先用;率先展示单产提升成效,加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聚焦服务粮油生产和小农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宣传,展示单产提升作用成效。持续宣传典型案例,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更好示范带动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4.推进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加强部门会商,强化监测预警,印发防灾减灾预案和技术意见。加强农机应急救灾组织调度,推动建立防灾救灾农机应急有偿调用机制,完善落实防灾救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病虫草害上,加强预测预报,重点抓好大豆症青和食心虫等病虫害防控。适时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力争大豆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5.整建制大面积单产攻坚。以工程项目为抓手,重点支持整建制推进开展大豆单产提升。优先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地块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开展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在整建制推进聚力打造万亩高产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率先集成推广“三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融合。组织大豆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奖补调动种植主体优化组织方式、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地种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增产潜力,培育一批大豆适度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同时,落实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政策项目,集中资源支持大面积单产提升。
五、资金使用
(一)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使用总额266万元。
1.物化投入补助。补助资金预算240万元。补助资金预算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导航+开沟+种子及包衣+无人机封闭,增施肥料,后期增施鼓粒肥,一喷多促等进行补助。通过公开竞争立项确定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参与创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百亩田每亩补助150元(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导航+开沟+种子及包衣+无人机封闭,增施肥料,喷多促等),每个百亩田最高补助1.5万元;对实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百亩田块,每块给予增加2万元奖补资金,奖补田块总数不超过5个,奖补总资金上限为10万元;千亩方每亩补助120元(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导航+开沟+种子及包衣+无人机封闭等),每个千亩方最高补助12万元。辐射区每亩补助30元(导航+开沟,30-50米一条沟,每亩10元;后期增施鼓粒肥,每亩20元),辐射区最高补助150万元。示范区推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围绕精密播种、增产增效、抗逆防衰、机械减损等目标,集成推广贴茬直播、抢时早播、开沟降渍、水肥一体、化控防倒、一喷多促、完熟收获等高产高效技术。平均单产百亩田达到200公斤以上,千亩方亩产要达到165公斤以上,辐射区要达到130公斤以上。
2.高产攻关竞赛奖励。资金预算11万元。组织开展大豆单产提升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攻关竞赛。其中:大豆单产提升高产攻关竞赛,预算资金8万元。净作大豆亩产达到225公斤以上可参与高产攻关竞赛,竞赛设一等奖设1名,奖励1万元;二等奖3名,各奖励0.7万元;三等奖6名,各奖金0.4万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攻关竞赛,预算资金8万元。对复合种植条件下大豆单产100公斤以上,玉米单产500公斤以上可参与高产攻关竞赛,竞赛设一等奖设1名,奖励1万元;二等奖3名,各奖励0.7万元;三等奖6名,各奖金0.4万元。
3.支持大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培训、宣传、树立示范标识牌、高产竞赛、项目验收等,资金预算15万元。
六、保障措施
1.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农业农村系统力量,强化县镇联动,完善协调推进机制,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合力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走深走实,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县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各方面支持。
2.强化整县推进。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实施规模,强化示范带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化工作调度,全程跟踪落实关键技术和重点任务,促进整县均衡增产。
3.强化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及时派出工作组,开展指导服务,确保技术落实、任务落实。开展生产全过程全环节指导,切实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调动专家和农技员积极性,坚持需求导向、深入生产一线、到田到户开展单产提升技术指导服务。
4.强化总结引导。做好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活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在关键农时季节和重大活动时,邀请媒体开展系列报道,营造良好氛围。
5.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确保支出符合财务管理规定,严防套取、挤占、挪用等违规问题,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附件:2025年灵璧县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方案
灵璧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3日
附件
灵璧县2025年大豆单产提升技术方案
一、精选良种
选择耐高温干旱、耐密植、抗倒伏、抗病性强、宜机收的品种,如临豆10号、洛豆1号、安豆203、金豆99、皖宿2156、圣豆5号、郓豆1号等净作高产稳产品种,保证发芽率达到90%以上。所选品种应适宜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且经过当地农业部门的试验示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
二、拌种包衣
1.大豆根瘤菌拌种:播种前,按产品说明取适量优质根瘤菌菌剂,与大豆种子充分混合,让每粒种子都沾上菌剂。根瘤菌能与大豆根系共生形成根瘤,固定氮素,减少化肥用量,增强大豆抗逆性。
2.常规拌种包衣:播种前一周左右,用噻虫嗪28.08%+咯菌腈0.66%+精甲霜灵0.26%进行拌种包衣,3-4毫升拌1公斤大豆种子,晾干。先进行根瘤菌拌种,晾干后再做常规包衣,避免药剂相互影响。
三、免耕合理密植精量机播
依据土壤墒情适墒播种,用机械免耕精量匀播,利用开沟播种施肥一体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行距30-40厘米,株距8-1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亩保苗1.8-2.2万株,亩施三元复合肥(17-17-17)20公斤。确保种子分布均匀、深浅一致。
四、精准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
1.水分管理:播种后土壤墒情不足就浇蒙头水。苗期适当控水,促进根系下扎。花荚期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干旱时用喷灌、滴灌等方式及时灌溉。鼓粒期保持土壤湿润。
2.肥料管理:除播种时基施复合肥,分枝期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7公斤。开花结荚期结合水肥一体化滴灌重施磷钾肥,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硫酸钾5-8公斤,同时叶面喷施硼、钼肥。鼓粒期为防早衰,每亩用150-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六、植保无人机飞防
1.除草:大豆3-4片复叶期每亩用烯草酮(24%)25毫升+精喹禾灵(10%)30毫升+氟磺胺草醚(250克/升)50克,无人机喷洒除草1次。选择无风晴天进行作业,确保除草剂均匀喷施,避免漂移对周边作物造成药害。
2.病虫防治:开花期每亩用氯虫苯甲酰胺10克+污菌戊唑醇10克飞防1次,结荚初期每亩用噻虫·高氯氟(噻虫嗪12.6%+高效氯氟氰菊酯9.4%)20克+氯虫苯甲酰胺10克飞防1次。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合理调整药剂的种类和用量。
3.化学调控:控旺调控株型:花期前或初花期可根据长势结合病虫害飞防用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30-60克控旺调控株型1-2次。对于生长过旺、有倒伏风险的大豆田块,及时进行控旺处理,抑制植株节间伸长,降低株高,增加茎粗,提高大豆的抗倒伏能力。
4.一喷多促技术:在花期、结荚期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实施一喷多促,喷施叶面肥(钼酸铵10克/亩、尿素300克/亩、磷酸二氢钾150克/亩)及生长调节剂(胺鲜酯2克/亩)1-2次。通过一喷多促,将叶面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生长调节相结合,一次作业实现多种效果,既补充了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又防治了病虫害,还能调节大豆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荚生长,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六、机收减损
当植株叶片基本脱落、摇动时有响铃声、籽粒含水量降为18%以下时进行机械收获。收获时避开露水,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以免炸荚造成损失。以不漏荚为原则,尽量放低割台。在收获前,对收割机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机械性能良好,调整好割台高度、拨禾轮转速、脱粒滚筒转速等参数,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大豆的收获质量。
有条件的建议选用大豆专用收割机或者配备大豆专用收获专用割台的收割机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