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今,我县出现多轮强降雨,防汛形势严峻,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全县各镇各部门迅速行动,立即部署防汛防台风各项防御工作。
一、雨情、水情、灾情
(一)雨情
进入7月份以来,我县出现多轮强降雨过程,降雨强度和频次较历史同期偏大、偏多。截至7月18日,我县共遭受4轮强降雨侵袭,分别为7月1日、4日、8日、17日。7月1日-18日,我县平均降雨量为304.1毫米,较常年同期降雨偏多2成,特别是7月8日,我县再次频降暴雨大暴雨,平均降雨97.8毫米,全县19个测站超过100毫米的有7个,最大降雨为娄庄镇,一日降雨145.5毫米。从降雨的态势分布来看,我县沱河、新濉河流域降雨较大,唐河流域降雨相对较小。
(二)水情
5月份全县平均降水8.4毫米,较常年偏少58毫米(常年值66.4毫米),偏少九成左右;6月份,全县平均降水3毫米,较常年偏少55毫米(常年值58毫米),偏少九成左右,我县总体出现中轻度气象干旱。7月份,我县连续突降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别是7月8日暴雨持续时间长、小时强度大、累计雨量多等特点,加之前期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上游来水量增多,客水抢占河槽,致使我县河流水位陡涨。截止18日9时,浍沟闸水位22.72米低于警戒水位1.6米、灵璧闸水位21.16米低于警戒水位2.09米、汤桥闸水位19.11米低于警戒水位1.86米、沱河集闸水位18.55米低于警戒水位2.5米。目前,我县2座小(一)型水库水位在汛限水位以下,主要河道均在警戒水位以下安全运行。
二、防范应对措施
为防御连续性强降雨给我县带来的极端影响,县防指办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措施。
(一)提前谋划部署。7月2日县防指办下发《关于尽快拆除在建工程施工围堰的通知》,4日转发《关于落实“三个紧急转移”要求切实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的通知》,17日下发《关于做好近期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夯实责任、核查物资储备、强化部门联动,全面进入备战状态。7月8日、15日,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时志远对禅堂潘集闸、闫河迎宾闸、下楼火庙桥及游集尤圩闸等在建工程进行实地调研,要求各施工单位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牢固树立“万无一失”和“一失万无”的理念,全面抓好各项在建工程度汛措施,抓实防御薄弱环节,科学调度水工程,做好城乡防涝排涝等工作。
(二)启动应急响应。县防指于2024年7月17日10时启动防汛防台风Ⅵ级应急响应,要求各镇各部门按照Ⅵ级应急响应的要求,强化责任落实,要多渠道、全方位滚动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全面排查城乡低洼区域、危旧房屋、建筑工地、工矿企业等风险隐患,强化工程防洪,确保河库安全。做好应急准备,严格应急值守,落实抢险救援物资,保障各项防御工作高效运行。水利、气象等部门也分别启动对应的Ⅵ级应急响应,保证各项防范应对措施抓实抓细。
(三)统筹工程调度。进入7月份,全县降雨强度和频次较历年同期偏大偏多,针对连续性强降雨给我县带来的灾害风险隐患,县防指办及时与水利部门联系,对全县16条河道和4座小型水库及14座大中型涵闸,提前48小时全面开启预降水位,预泄腾库,并根据降雨的范围和强度,分别对新濉河、唐河、北沱河等主要河道错峰调度,确保河道水位平稳安全运行。
(四)细化工作举措。气象部门滚动发布气象预警,及时发布降雨分布图和台风行走路线;应急部门组织2支工作组,对全县涵闸、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进行巡查,确保工程运转正常;水利部门成立2支涵闸站工程抢险小分队,以防工程毁坏时应急抢险;自然规划部门突出做好北部山区地质灾害的隐患排查,对灾害风险区发出预警和信息传递;城管部门立即对城区范围内面上10条沟河、地下排水管网进行清障清淤;住建部门对全县在建工程全覆盖检查,适时停工建筑工地50处;交通部门在低洼地段进行交通管制和引导;公安部门在灵城积水点设立警戒线,保障道路安全通畅;文旅部门关闭6家旅游景区;各镇严格排查危旧房屋、低洼区域,并做好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和转移的准备。全县各单位各司其职,全面细化工作举措,确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三、下步措施
(一)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各镇(开发区)和有关部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深入基层群众,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毫不松懈抓实抓细各项防汛防御措施,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二)抓好监测预报预警。各职能部门要密切关注汛情的发展,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会商研判和决策调度。对灾情风险预警要做到精确预报,要在第一时间将临灾预警传递到镇、村(社区),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防汛工作责任,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持续扩面排查易涝低洼地带、城区排水管网、水库下游威胁区等所辖范围内的各类风险隐患点,确保隐患排查无盲区、险情无遗漏。
(四)切实做好转移避险。要严格按照“三个紧急转移”要求,即“达到预警阈值时紧急转移、发生险情异动时紧急转移、险情不能准确研判时紧急转移”,坚决果断组织受危险人员提前转移,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明确转移人员名单、什么时间转移、往什么地点转移,特别要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一对一落实帮扶措施,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管理,严禁擅自冒险返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返回,确保汛期不死一人、不伤一人。
(五)严格落实应急准备。各镇及县直有关单位一定要抓好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和物质储备。每个镇都要有一支不少于50人的抢险队伍,水利、城管、交通、农业农村、住建等重点度汛单位也要保障一支不少于20人的专业抢险队伍,队伍人员的名单、联系方式、联系人、紧急调用的车辆、司机都要明确到位。对于抢险物资和抢险器材有关单位都要备足备齐,如救生衣、救生圈、铁锹、木桩、化纤袋、铅丝、照明手电等常用抢险救援设备,要足额储备,一旦出现突发性险情,可以及时调用处置。
(六)清沟排涝科学分洪。要防范城市和农田内涝,精准调配排涝设施及队伍,及早抢排内涝,减少损失。主汛期间,我县新汴河、新濉河等主要行洪河道要严格按照调度规程运行,严禁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避免河道水位上涨快、持续时间长、洪水积滞难下,造成因洪致涝或破堤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