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璧县应急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管执法,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风险。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吸取近期典型事故教训,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夯实筑牢安全生产根基,切实解决当前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安全基础薄弱、主体责任缺位、监督检查偏松等问题,制发《灵璧县“强基础、补短板、铸安提质年”活动方案》,全县成立检查组618个,排查各类一般安全隐患6271项,已整改5639项,各类重大安全隐患54项,已整改50项,责令限期整改471家,关闭1家,停产整顿45家,行政处罚329次,罚款231.53万元。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县督导检查单位2631家次,上报重大隐患52处(条),已完成整改51处(条),行政处罚370次,罚款193.122万元,停产整顿30家、曝光约谈企业84家。针对重大节日、敏感时节、主汛期等不同时段,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采取企业自查、部门抽查、专家巡查、安办督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开展督查3次,分别向13个专委会和各镇(开发区)下发了工作提示函。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实际工作成效践行“两个维护”,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显著。
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各类自然灾害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工作。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县防指及时调整充实完善县级防汛指挥体系,先后出台《灵璧县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2023年县政府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等文件。分级落实4座小水库、14座大中型涵闸、16条河道堤防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严格执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的要求,及时召开全县防汛抗旱、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全面推进防灾减灾重大决策部署。对4个小型水库周边群众发放900余份“明白卡”,做到“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家喻户晓。建立应急管理“会商”和“叫应”机制,及时、精准、广覆盖发布预警信息,发挥“消息树”“前哨站”作用。主汛期间,县防指启动Ⅳ级响应1次,防指办共组织电话会商8次、会议会商2次,通过政府平台发布防汛暴雨预警5次,发布预警短信25条,接收人次约40万人次。及时了解掌握我县辖区内重大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加强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项目备案和现场监管。有序推进我县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任务,完成1:25万县级地震构造图和说明书,高质量完成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综合评估等工作。推动经济开发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应用。做到“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为防灾减灾赢得更多宝贵时间。为做好我县救灾物资保障储备工作,今年以来,补充采购防汛物资40件(套),价值40万元。目前我县共有各种救灾储备物资16000件(套)。同时,根据相关规定,与联华超市、苏果超市等大型超市和康美达面业公司、下楼米厂、宿州康寿饮品公司等生产经营企业,签订了救灾物资代储协议,代储大米、纯净水、挂面、方便面袋装副食品,确保灾情发生时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所需。为持续增强应急避险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三)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及时修订完善全县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各类专项预案,全面构建起“1+7+N”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形成了全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主体框架体系,为加快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体制机制打牢了坚实基础,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了有力行动指南。积极开展多场景多要素的综合应急演练,4月27日县防办联合县水利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国资集团在灵璧县北沱河汤桥闸举行了2023年度防汛抢险应急演练;5月16日县森防办联合公安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在应急局会议室进行了森林防火预案桌面推演;11月14日,成功举办2023年灵璧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11月22日,配合市应急局、市地震局,成功开展全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12月14日,配合市应急局开展2023年宿州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演练桌面推演。通过各类演练和推演,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的可行性,增强了公众的应急避险意识,提升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推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县综合应急救援基地,计划投资6千余万元,配套拟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体验、突发灾害应急救援物资贮备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目前该项目已向县发改委申报立项,正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资金支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纪委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员干部为对象,以正风肃纪为手段,以制度约束为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了应急管理系统从严治党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局党委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同时,制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加强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同时,局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持续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规范了决策程序和权力运行。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制定了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防范了廉政风险。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个人有关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始终注重作风建设,通过加强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积极开展行风评议和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二、存在问题
在总结2023年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单位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思想上不够重视,动员部署、材料报送不及时,“月报表”质量不高,工作开展不够扎实。
(二)本质安全仍然薄弱。企业全员责任不落实的问题突出,安全生产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八大特殊作业等重点作业管控仍不到位,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居高不下。工贸领域中小微企业消防安全隐患较多,各镇重视程度不同,全县总体治理效果不明显。消防领域今年火灾总数较往年呈上升趋势,农村自建房和合用场所发生火灾起数较多,电气引发火灾的现象较多较多。建筑领域项目总体风险管控方案未制定或不完善、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履职不到位、危大工程管理不规范、临时用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交通领域中乡村道路安全隐患大,电动三轮车提前冲坡、货车超载、农用车非法载人、疲劳驾驶、不文明出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事故较多。
(三)执法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县镇两级、基层一线,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装备不足、科学支撑不够,实战经验匮乏。应急处置能力短缺,在先期处置机制中往往只有信息通报功能,对危机干预不够,在黄金时间的救援能力严重缺失。各镇(开发区)、各部门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编制缺位,属地、行业监管流于形式。
三、2024年度工作谋划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2024年县应急管理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
(一)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按照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培训考试考核管理办法文件要求,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培训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安全月”“5.12”“7.28”“11.9”宣传活动月(日),面向社会积极宣传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常识,加强防震减灾科普馆运维管理,协调部门力量,打造我县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三)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对照国务院安委会出台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及时制定我县《方案》,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县安委办职能,结合不同时段和行业特点,指导、督促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工地、道路交通、水利、铁路、旅游、特种设备、农业机械、民爆物品、粉尘涉爆、有限空间、消防、防雷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救援、指挥体系建设。按要求指导修订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专项应急预案,持续构建“1+7+N”预案体系,开展制度化、全员化、多形式的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和重大险情,能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报告信息进展情况,协调调动各方力量投入抢险救援救灾。加快推进县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指挥机制。健全值班备勤和信息报告制度,全面实行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短期预报的准确性,为决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