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开发区)、县防指成员单位:
现将《灵璧县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灵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2023年3月3日
灵璧县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按照省市防汛抗旱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 2023 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如下。
一、提升组织指挥能力
1.贯通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按照上下对应的原则,调整完善县、镇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各镇(开发区)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充实防办专业人员,与辖区防汛抗旱任务相适应,确保有名有实。建立城市防洪防涝指挥体系,根据需要设立指挥机构,并明确指挥机构具体职责和相关部门工作分工。(责任单位:县防办、县城管局,各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
2.增强指挥部指挥功能。推进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县应急局)。积极对接市有关部门,及时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接入县防办,应用到镇、村级防汛责任人(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防办,各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建立联合值守、会商、指挥机制,组建防指专家组(责任单位:县防办,5月底前完成)。检查维护雨情、水情、墒情、图像监视和基层监测预警设备、信息传输网络等,确保信息采集准确、传输通畅、同级共享。(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城管局、县文旅局、县应急局、县气象局,各镇、开发区,4 月底前完成)
3.落实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县、镇、村防汛抗旱逐级包保机制,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包保责任人、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以及低洼易涝区等高风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网格责任人。落实城区隧道、下穿立交、地下空间、在建工地基坑等高风险部位管理单位防汛责任人(责任单位:县防办,各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明确各级防汛包保责任人、防洪工程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网格责任人等职责。(责任单位:县防办、县水利局,各镇、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4.开展培训和演练。按照县级培训镇、镇级培训村组的原则,开展指挥长、防办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抢险救援队伍负责人以及防汛责任人、查险抢险人员等防汛知识培训。强化基层防汛指挥能力,开展“镇长讲预案”活动,把预案讲清道明,把预案打造成镇基层防汛工作的基本遵循。县级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暴雨洪涝易发的镇(开发区)、村(社区)围绕人员转移安置、河道巡堤查险、城乡低洼易涝区应急排涝、重点区域(场所)“关、停、撤”等科目至少组织防汛责任人、群众开展1次实战演练。(责任单位:县防办,各镇、开发区,5月底前完成)
5.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根据新修订印发的省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县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镇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责任单位:县防办,各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开展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制订(责任单位:县水利局)。修订完善城市防洪防涝应急预案(责任单位:县城管局,4月底前完成)。修订完善县级消防救援队伍《洪涝灾害应急救援预案》。(责任单位:县消防大队,4月底前完成)
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6.落实工程度汛措施。组织开展河道、堤防、水库、闸站等防洪排涝工程和城市易涝点隐患排查整治,对汛前难以完成整治的,落实责任人和度汛措施。指导督促完成堤防、水库开口子工程复堤复坝,加强在建涉水工程监管,清除河道阻水围堰、恢复堤防断面,跨汛期施工工程制定安全度汛预案。(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各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
7.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以镇(开发区)为单位,对山水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危旧房屋、河道堤防、低洼易涝区(点)、涉山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在建工地、沿河道路、桥梁、渡口、隧道、地下空间、下穿立交、下沉式建筑等进行排查,建立风险隐患清单,“一点一策”落实管控措施,强化与气象、水利(水文)、城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预警联动。对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对象,建立台账报县级防指及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责任单位:县防办,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4月底前完成)
8.提升短临预报预警能力。加密监测站网,优化测报方式和方案,进一步提升灾害短临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暴雨、地质灾害、内涝短临预警精准度。规范各类预警发布,畅通应急广播、手机短信等预警发布渠道,推动预警直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县文旅局、县数据资源局,各镇、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县、镇分级建立预警“叫应”机制,明确叫应内容、条件、部门、方式、时效和被叫应责任人、反馈要求等。(责任单位:县防办、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4 月底前完成)
9.推进预警和响应衔接。健全洪涝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名录,组织、指导、督促易受暴雨洪涝威胁的学校、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医院、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单位、渔船、旅游景区、工矿企业等明确预警接收渠道和相关责任人,落实“关、停、撤、转”响应措施与暴雨、洪水、台风高等级预警联动机制,增强刚性约束。(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委)
三、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0.推进抢险救援队伍提质增效。加强驻灵部队、武警中队工作联动,防汛紧张时期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预留兵力。加强消防救援队伍防汛抢险救援能力建设。选择一批人员相对固定、能力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防汛抢险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基层应急队伍、抗洪抢险民兵应急连,根据辖区险情灾情特点,有针对性加强装备配备和技能训练。摸排掌握汛期可供紧急调用、具备一定抢险能力的施工队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健全调用机制。汛前组建群众性巡堤查险队伍并登记造册。(责任单位:县应急局、驻灵部队、武警中队、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各镇、开发区)
11.增强防汛抗旱物资保障。分级摸清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情况,掌握底数。根据近年来抗洪抢险救援、抗旱供水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增储、更新物资,在重要防洪工程险工险段、交通不便地区适当前置。落实物资储备库(点)责任人、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等调运保障措施。掌握辖区防汛抗旱物资产能,对易耗物资、 大型装备等积极开展协议和产能储备、政府购买服务。(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县水利局,各镇、开发区,4 月底前完成)
12.提高息化管理水平。依托防汛抗旱“三大系统”,绘制全县防汛抗旱物资“一张图”和防汛抢险救援队伍“一张图”,实现队伍和物资精准化管理。(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县水利局,各镇、开发区,5 月底前完成)
四、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13.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按照安徽省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县内选取 2~3 个镇(开发区)完成试点建设。综合防洪工程、风险因子及人员、经济社会分布等因素,制定防汛重点镇(开发区)名录。(责任单位:县防办,各镇、开发区,7 月底前完成)
14.深入开展防汛知识宣传。通过“报、网、台、微”相结合的融媒体宣传手段,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范围的防汛宣传,增强社会公众风险意识。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组织发放洪 涝灾害防御明白卡,建设风险宣传栏,便于群众知晓洪涝风险点、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责任单位:县防办、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开发区)
五、全力应对水旱灾害
15.加强汛前督导检查。对汛前各项准备工作至少组织开展1 次综合检查,查看组织、工程、预案、演练、培训、物资、通信,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清单,跟踪督促整改。(责任单位:县防办,各镇、开发区,4 月底前完成)
16.科学会商研判。密切关注天气和雨情、水情、旱情发展变化,快速发布预警信息,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动态安排部署防范应对措施,跟踪督促落实反馈。严格执行关键时段领导坐镇指挥制度,强化县镇防汛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上下协调联动。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创造良好抗洪抢险、抗旱供水环境。做好今冬明春防旱抗旱工作,确保城乡供水安全。(责任单位:县防办、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各镇、开发区)
17.及时处置突发险情灾情。针对重大险情灾情,快速组建现场指挥部,加强前后方联动,第一时间组织危险区人员转移,确保人员安全。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和专业抢险队伍作用,确保重要工程设施安全。(责任单位:县防办、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各镇、开发区)
18.加强灾后总结评估。及时对灾害防范应对过程进行复盘总结评估,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加强典型宣传和警示教育,对责任落实到位、风险管控有效、险情处置及时的单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的,及时依法依规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给予通报批评,视情予以责任追究。(责任单位:县防办,各镇、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