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璧县黄湾镇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 > 衔接资金项目 > 项目年度计划
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项目年度计划
发文日期: 2022-01-06 15:04:51 生成日期: 2022-01-06 15:04:51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灵璧县黄湾镇 文  号:
名  称: 黄湾镇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
词: 黄湾镇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

黄湾镇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

文章来源:灵璧县黄湾镇浏览量:发表时间:2022-01-06 15:04 责任编辑:黄湾镇政务公开
字体大小:【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根据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以“补齐短板、拉长长板、加强底板”为总抓手,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稳步向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良好。
    二、工作目标
    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三、基本情况
    黄湾镇位于灵璧县南部,辖14个村民委员会,人口5.3万人,耕地15万亩。现有脱贫人口1390户4526人,监测户111户351人。我镇产业发展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优质粮复种28万亩,花生20000余亩,特色种植有蜜薯、红薯、高粱、草莓、瓜果等特色农产品。养殖业主要是黄牛、生猪等,现有肉牛养殖大户10户,肉牛年出栏2000头以上,投资600万元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9000平方,生猪产业有行业龙头企业燎原农业。镇内现有省级粮食储备库4个、秸秆收储企业23个,农事服务中心2个,省级农机合作示范社1个。
    四、工作重点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加强政策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干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咬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不放松,持续深学细悟各项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水平,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建强组织建设。党建工作要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两手抓两促进”。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基层党建工作同乡村振兴深入融合,着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振兴优势,大力开展“两学一做”及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按照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要求,及时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是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成果巩固工作。对照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大排查力度,举一反三,对所有脱贫户、监测户常态化摸排,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不遮掩,不隐瞒,不留死角,全面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是健全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好帮扶机制,坚持抓当前、促长远,统筹短期效应与长远目标,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对标对表,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排查责任体系,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深入查找工作落实中的漏点缺项,不断完善制度措施,有效防止问题反弹,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工作,坚持应纳尽纳,全面巩固和提升工作成效。
    五是壮大集体经济。坚持“广开源头活水,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工作重点。采取招标、竞拍等出租村级闲置资源、用好用活党建引领资金等多种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六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大户及农村致富带头人,整合资金,采用多种方式增加村民收入,加快致富步伐。按照“环境+村庄+产业”三位一体的要求,发展农村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准备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扩大种养殖规模,增加经济收入。
    七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群众以劳动力、土地、水域等资源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贯彻落实“三变”政策。对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争取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带动,促进群众增收。
    八是强化智力帮扶。及时掌握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确保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杜绝辍学现象发生,密切关注初、高中“准毕业生”和在读高等学校学生情况,确保升入高中和高等学校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九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村庄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资金,修缮田间地头沟渠配套工程,提升群众生产抗灾能力,降低群众种植成本。
    十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为主攻方向,开展美丽宜居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真正实现生态宜居。
    十一是创新乡风文明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评选表彰一大批脱贫致富带头人、文明卫生户、好婆婆、好媳妇,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主题实践、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多项主题突出、氛围浓厚、群众认可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负直接责任。包村人员要加强工作指导,统筹各方资源,落实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村社区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学习调研,增强本领。加强自身建设,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加强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的本领。深入调研,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摸清村情民意,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工作形式和载体,利用公开栏、广播、微信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加大对乡村振兴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入宣传乡村振兴成效、实践经验和先进典型,着力营造乡村振兴工作浓厚的宣传氛围,激发群众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四是协调各方,完成目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鼓励引导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多渠道募集资金。切实做好进入村入户,因户施策帮助制定致富方案,选准致富路径,选择发展项目,送致富信息,送技能技术,增强群众的致富信心,实现乡村振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