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璧县高楼镇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 > 衔接资金项目 > 项目实施
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项目实施
发文日期: 2024-03-05 11:08:12 生成日期: 2024-03-05 11:08:12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灵璧县高楼镇 文  号:
名  称: 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村民自建推动基层治理
词:

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村民自建推动基层治理

文章来源:灵璧县高楼镇浏览量:发表时间:2024-03-05 11:08 责任编辑:高楼镇政务公开
字体大小:【    】

灵璧县尹集镇和朝阳镇以工代赈项目,采用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政府投资、群众参与、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工程、乡村产业路建设项目、农村水利项目,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着力推动村民自治建设,补齐农村基层治理短板,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在节约资金的同时增加了项目工程量,带动更多务工群众,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分体现了“赈”济作用,让更多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

一、简化项目流程,“赈”出资金使用效益。

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简化了项目前期审批流程,缩短项目实施周期,节省项目前期各项费用,同时将节约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扩大工程建设内容和劳务报酬发放上。灵璧县尹集镇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273万元,朝阳镇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128万元,由于采用村民自建方式实施,在实施完合同约定建设内容及发放的劳务报酬外,共节约资金24.18万元,用节省的资金多修建1830米村级道路,带动更多务工群众33人,其中脱贫户16人,多发放劳务报酬8.52万元,切实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二、规范议事规则,“赈”出基层治理能力。通过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是检验乡、村干部开展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技能培训等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为保障村民自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乡镇负责同志、村“两委”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的谋事议事制度。基层组织通过组织群众务工、设置务工班组、定人定岗定酬、务工技能培训、务工现场管理等工作,切实了解群众、融入群众,组织引导群众成为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不断增强号召群众、凝聚群众、动员群众的组织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将有力提升基层干部组织、协调能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三、密切干群关系,“赈”出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项目理事会,经过岗前培训确定定岗定酬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让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当地群众思想认知从“给老板干活”转变为“为自己做事”,提高了基层组织和当地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积极主动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同时,通过宣讲以工代赈是体现党和政府为民情怀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讲清以工代赈政策内涵和“赈”的初心,激发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