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政府办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浏览量:  【字体:   】

灵璧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灵璧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来源:灵璧县政府办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3-09-05 09:09 责任编辑:LB_信息公开

灵璧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灵璧县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灵政发〔20236

 

各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灵璧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已经2023818日灵璧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94

 


灵璧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灵璧县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和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灵璧的关键阶段。为统筹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根据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安徽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安徽省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进计划》《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安徽省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安徽省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年)》《健康宿州行动实施方案》《宿州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宿州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2022-2024年)《灵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精神,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健康灵璧建设,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所提升。截至2020年,全县居民健康状况稳步改善,婴儿死亡率3.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87‰;孕产妇死亡率2.8/10万,远低于18/10万的控制指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60%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2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7.19%,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2%,产前筛查任务完成率97.4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7.64%,累计完成妇女两癌筛查”96563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实行,优化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083人,33087贫困人口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累计申创省级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村7个、省级卫生单位8个。健康脱贫扎实推进,累计大病专项救治贫困人口4312人,救治率100%。县人民医院、虞姬乡朱桥村党总支被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健康教育进乡村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健康教育进家庭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5家,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5255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02人,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实现全覆盖。县人民医院提档升级为二级医院,娄庄镇卫生院等9乡镇卫生院获批二级综合医院,完成313所卫生室(站)标准化改造。21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医助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智医助理电子病历规范率达98%。基层医疗卫生业务综合平台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落地建成,省、县、乡、村四级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灵璧县人民医院成为宿州市范围内首家推行云胶片服务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2019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县人民医院与县中医医院牵头完成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以医疗、医保、价格为手段的综合保障机制不断完备,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更加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探索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疗诊疗行为日益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有序实施,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

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灵璧分院正式挂牌运营,县中医医院创成二级甲等医院,牵头8家医疗卫生机构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17家中医馆,提前完成省要求占比达70%以上的目标。中医药服务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提供610项以上和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快建设,累计引培中医执业(助理)医师420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卫两卡制考核。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社会办中医机构取得突破,全县新增备案管理中医诊所5家。

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0年,护理型床位2449张,护理型床位占比31.1%;老年健康管理加快实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及中医药管理人数分别达107177人、100285人,健康管理率分别达72.42%67.75%。托育服务快速发展,新增已注册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4家,新增托位261个;幼儿健康管理成效显著,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1.87%,新生儿访视率达87.77%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全县卫生健康工作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1.发展机遇

新时代重大战略叠加开拓新空间。灵璧县处于徐州都市圈、黄淮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辐射圈内,优越地理位置有利于全县深度谋划共建高水平紧密型医联体,深化人才引育合作,加快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构建优质高效、均衡发展、协作互补、资源共享的卫生健康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指明新方向。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进程加快推进,医疗服务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县城建设品质持续提升,利于灵璧中心县城和周边城镇协调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设施布局、提高县域医疗资源承载能力,进而提升县域整体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提供重要契机。

多样化健康需求释放提出新期待。伴随人口结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以治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健康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健康体检、健康养老、保健康复等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利于推动全县加快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优化、丰富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转变医学服务观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新动力。5G、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健康医疗大数据存储分析、互联融合、共享应用成为时代命题,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方式新业态加速涌现,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个性化预防等成为卫生健康领域发展新增长点。

2.问题挑战

人口形势转变带来多重挑战。十三五末,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17.09%,远超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上限标准;0-14岁儿童占比26.74%,社会总抚养比达69.57%,高于宿州市及其他县区,全县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及人口红利减弱现象已然显现,养老、托育服务短板问题加剧凸显,老年疾病照料、婴幼儿照护等一老一小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压力持续加大。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尚不平衡。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乡镇卫生院日均接诊量大、业务用房不够用,小部分镇医疗资源不足、医务人员构成不够合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村级医疗队伍建设与培训仍需加强,医疗服务水平仍需提升,村卫生室就近服务群众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县级医院与镇卫生院双向转诊制度构建尚不充分,县域医联体工作落实有待加强。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较为乏力全县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9人),人才队伍总量仍有较大缺口。高层次医学科技创新人才不多,儿科、产科、重症、精神、传染、病理等专科人才紧缺,中医药人才严重不足。基层卫生人才待遇较低、人才外流严重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

应急防控救治工作存在短板。我县应急处置联防联控机制不紧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体系机制建设存在弱项;医防融合机制不健全、医防资源整合利用缺乏有效抓手等问题亟待解决;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不强、院前急救网络体系不健全等急救工作短板加剧凸显。

十四五时期我县卫生健康工作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将紧紧围绕补齐卫生健康服务短板、提升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党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领导,坚持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树立大卫生”“全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健康灵璧建设,落实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补齐卫生健康服务发展短板,全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灵璧建设新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健康优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预防为主,医防融合。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动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强化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推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补齐短板,提升能力。推进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建强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夯实村卫生室网底,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

深化改革,系统整合。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卫生健康政策创新、体系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统筹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转模式并重,增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健康灵璧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型社会初步形成,人人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新提高全县人民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健康行为不断养成、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县域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等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基本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取得新进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筑牢兜实,县域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力推进,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医疗服务模式不断优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展露新面貌镇卫生院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治理高效、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中药品牌建设和产业集聚全力推进,打造居民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普惠托育服务资源供给有序扩大,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普惠优先、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构建,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1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领域

 

2020

2025

 

健康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岁)

——

78.2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3.24

5

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87

6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2.80

13

预期性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5

预期性

健康生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9.27

27

预期性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0

预期性

健康资源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张)

5.39

6.71

约束性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02

2.8

约束性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09

3.09

约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人)

2.27

3.93

预期性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7.07

8.3

约束性

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3.4

约束性

健康服务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87.64/

90

预期性

产前筛查率(%

——

≥70

预期性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率(%

70以上

≥70

预期性

以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90

约束性

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

60以上

≥70

预期性

社区在册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率(%

85左右

90

预期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

20

85

预期性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

——

100

预期性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100/人天%

——

40

预期性

健康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

26.5

约束性

三、持续推进健康灵璧建设

充分明确政府部门、社会及个人的健康责任,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改善各类健康影响因素,逐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一)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构筑健康促进社会网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组织健康中国行”“卫生日主题等宣传活动,健全覆盖县、镇级健康素养监测体系。推动建设健康场所,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餐厅建设试点,促进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强化健康文化传播,完善县级健康科普专家库,鼓励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积极宣传健康促进县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

积极引导合理膳食。全面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在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单位配备营养师或营养指导员。持续开展家庭和重点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指导和干预,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问题,实施减盐、减油专项行动,到2025年,超重、肥胖人口增长率明显放缓。开展建立完善居民营养监测制度。推进营养健康科普常态化,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孕妇、学生、老年人等)和家庭宣传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倡导树立珍惜食物意识。控制酒精使用,减少酗酒。

广泛开展控烟行动。积极建设无烟环境,建立无烟环境工作机制,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逐步提升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群比例。建立完善戒烟服务体系,推广12320卫生热线戒烟服务、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和烟草依赖疾病诊治。结合卫生健康主题日,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

实施健康口腔行动。依托全国爱牙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推动口腔健康教育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开展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教育。实施口腔疾病高危行为干预,持续开展减糖专项行动。优化口腔健康管理,针对生命早期1000天、儿童、中青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不同人群提供口腔健康服务。提升口腔健康能力,建立县口腔疾病防治指导中心,提高基层在职在岗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推进以农村三大革命五清一改村庄清洁、农作物秸秆和畜禽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加快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十四五期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

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根据全国爱委会《鼠、蚊、蝇、蟑控制标准》要求和季节消长变化特点,健全县、社区、居委会(村)三级病媒生物防制网络。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病媒生物(鼠、蚊、蝇、蟑等)防制措施,彻底清除病媒生物防制孳生场。加强病媒生物防制队伍建设,开展防制技术培训。鼓励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化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

加强社会健康管理。加快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融合,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引导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社会健康管理转变。以健康细胞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高卫生乡镇创建比例,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三)扎实推进疾病防治健康服务

开展慢性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控。加大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力度,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患者的防、筛、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构建患者为主、医患互动、社会支持的慢病管理模式。推动癌症、脑卒中、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砷中毒和水源性高碘危害。探索建立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制度。强化慢性病、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推广有效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工作模式。

强化传染病防控。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完善防、治、管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体系,强化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有效应对流感、登革热、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和鼠疫等传统烈性传染病源头防控。持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促进。强化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具备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完善三无流浪及低收入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工作,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使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开展心理健康讲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专栏 1 健康灵璧高质量建设计划

1.健全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在世界卫生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等卫生日时段内,深入城乡开展健康主题活动;针对需要优先应对的健康问题和重点区域,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重点健康问题和重点人群的健康行动。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卫生日主题活动,加强健康素养66条、慢性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及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的核心信息宣传。推动建立独立的健康宣传教育机构。

2.全面开展各类健康场所建设。深入推进健康促进县、卫生城镇和健康社区、家庭建设,制定健康社区(村)、健康家庭建设计划,各乡镇范围内20%的居委会/行政村符合健康社区/村标准,每个镇、开发区创建5个以上健康家庭。全县范围内建设60%的健康促进医院,分别符合各类健康促进标准的学校、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占比分别达50%20%50%

3.实施健康口腔行动。开展减糖专项行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声称。开展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预防和减少乳牙龋病发生,发展儿童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口腔疾病干预模式;倡导中青年(职业)人群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检查、预防性口腔洁治、早期治疗等口腔疾病防治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加强口腔健康管理,积极开展龋病、牙周疾病和口腔粘膜疾病防治、义齿修复等服务。

4.实施多类慢性病防治行动。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扩大高危人群筛查干预覆盖面。实施癌症防治行动,着眼重点癌种、高危人群,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加强癌症晚期临终关怀和护理。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指导开展早期干预治疗和呼吸康复锻炼。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落实高危人群测血糖工作,探索各级医疗机构建立首诊测血糖制度,鼓励为糖尿病患者开具医疗和健康双处方

四、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协调机制,切实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扩建项目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县疾控中心建设符合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实验室。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依据国家标准合理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力量配备。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在整合原有预防保健科或疾病控制科的基础上,成立公共卫生科。强化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能,建立健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镇(开发区)和村(社区)的协同联动机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全面采集公共卫生信息,及时研判各类传染病风险。

(二)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加快应急快速响应机制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技术指南,健全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县疾控中心和基层机构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能力,健全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等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实现重大疫情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共享,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现、报告、预警、响应、处置能力。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推动县、镇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布局院前急救网络,强化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合理配置救护车类型,其中至少40%为负压救护车,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少于15分钟。提升县采供血服务能力,推进临床合理用血,保证血液采供平衡。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队伍建设,强化重大疫情应对和处置能力培训演练。

(三)提升公共卫生救治能力

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充分发挥疫情防控期间应急指挥、组织和实施等作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加强传染病科和可转换病房建设,增加传染病收治床位;建设标准化核酸检测实验室,并具备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检测能力。加强重症、呼吸、麻醉、感染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和多学科联合诊治水平。落实县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县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发热门诊、可转换病区、可转换ICU、生物安全实验室、传染病检测、医疗废弃物处理、急诊急救7大能力建设。强化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确保具备快速转化救治和隔离场所的基本条件。

(四)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机构相关救治设备和应急物资配置,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县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及时供应,加强物资储备监督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动员和应急转产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采购、调度、盘存、更新、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

专栏 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计划

1.推进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开展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骨干专业知识培训,对重点工作项目开展专项培训,鼓励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报考相关资格认证考试,提高公共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专业水平。十四五期间,100%的村(居)民委员会下设公共卫生委员会。

2.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建立网格化防控管理机制。坚持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严格落实远端防控、入境人员闭环管理等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狠抓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防控,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持续推进灵璧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落实落地。

3.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传染病监测哨点布局和信息直报系统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完善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动物疫情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配备设备设施和人员。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统筹预警信息发布。

4.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或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加强应急力量训练条件建设,推进应急训练设施开放共享。

五、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推动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质发展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补齐镇、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短板,综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加强县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提标扩能。创建ICU病房、康复中心、透析中心、治未病中心、微创中心等专科,配备设备器械,有效承担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等任务。合理增加医院床位规模、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在医疗薄弱区域设置院区。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样板工程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工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康复护理能力,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有效开展相应的住院服务和适宜手术。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心卫生院积极创建二级综合医院,确保三分之一的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要求。从易到难、由点到面持续推进全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重点修缮基础设施、更新补充基本医疗设备等,逐步提升村级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力度,到2025年,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工程,逐步构建以村卫生室为主体,巡回医疗、义诊等服务覆盖为补充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加强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医共体牵头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建立县域医共体、各分院及村卫生室帮扶制度,通过县级医院技术骨干驻点轮岗、传帮带带教及远程诊疗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合理流动、下沉基层。建设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实现五个统一(统一用药范围、统一带量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按时结算、统一药学服务)。积极开展县域医防融合试点。建立跨省异地就医群众健康随访机制,进一步规范转诊行为,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就医。加快省会城市医疗机构、长三角先进医疗机构等对口帮扶机制建设,加强远程会诊、薄弱科室共建、人员培训及带教指导等。到2025年,县域医共体发展模式基本成熟,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三)规范社会办医发展

引导社会资本在医疗需求较大、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区域开办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开设儿童、妇产、精神、康复、护理等短缺专科。鼓励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在人才、管理、服务、技术、品牌等方面规范开展医疗协作。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影像检查和健康管理等第三方服务。鼓励有实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瞄准医疗前沿、组建优势学科团队提供以先进医疗技术为特色的医疗服务,支持有资质的医生开办私人诊所,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影响和品牌特色的社会医疗机构。强化政府监管和服务,加强社会办医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同质化水平。

(四)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普及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移动支付、诊间结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床、日间治疗中心等,稳步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付费试点工作。加强重症、呼吸、麻醉、感染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和多学科联合诊治水平。加快推动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中心建设,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行动,每个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具备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持续推动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化建设,鼓励采取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有效方式,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医疗联合体内,推动护理、药学服务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落实医院安保主体责任,健全涉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系统、科学、智慧的强化医院安全防范。建立医警数据共享和联动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大力推行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专栏 3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

1.推动县域医疗机构能力提升。持续推进灵璧县120急救指挥中心项目、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扩建项目、县应急医疗救治临床中心新建项目、县精神专科医院建设项目、县妇幼保健院产前筛查中心和产后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灵璧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县人民医院项目三期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县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康复中心、体检中心、发热门诊和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中心项目房屋装饰装修、医疗设备和器械购置等;改扩建全县发热门诊。整体搬迁韦集、黄湾、灵西、灵城、杨疃等卫生院,对原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的处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改扩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动县域内各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建设,加快全县村卫生室建设,根据县域内行政规划设置,综合考虑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建成1个以上重点专科。原则上,医院床位使用率低于75%、平均住院日高于9天的公立综合医院,不再新增床位。到2025年,全县每千常住人口床位达6.71张。

2.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灵璧县人民医院同上海长征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宿州市市立医院、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等省内外多家三甲医院的医联体建设;推进灵璧县中医医院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科室共建。

3.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卫生服务延伸。通过培训、指导、远程等方式,在医疗联合体内将优质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动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

六、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一)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标准。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按国家标准完善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促进女性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预防乳腺疾病和宫颈疾病等妇女常见病,逐步扩大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提高婚前孕前检查、产前筛查等覆盖面,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持续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加强高危儿管理与早期干预,做好儿童康复。针对婚前、孕前、孕期、儿童等阶段特点,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倡导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强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产前筛查诊断技术、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母婴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的底线思维,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二)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落实三孩生育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构建普惠优先、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开展多形式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力争打造示范样板。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协助县教体局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公办(普惠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并在县卫健委进行备案,实现应备尽备。推动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支持社区、企事业单位、园区、商务楼宇等多元主体开设公益普惠托育点,发展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等多元托育服务。落实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进社区,鼓励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支持家政企业扩大育儿服务。统筹推进公立医院托育点建设,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医疗、儿童保健、膳食营养、疾病防控等技术指导。

(三)改善青少年健康服务

加强现有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落实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健康教育师资、设备配备等标准和要求。着力推进医教结合,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强化近视、龋齿、肥胖等防控。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推进关注心理健康 筑牢安全防线等系列专题讲座。常态化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队伍和能力建设,加强对辖区学校卫生工作指导。

(四)优化老龄健康服务

落实老年医疗优待政策。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康复科,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构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与合作医院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养老延伸。规范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服务,完善家庭病床收费和服务管理政策,引导家庭医生优先与老年家庭开展签约服务。探索老年医疗服务新模式,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完善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长期照护服务。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广泛宣传老年健康知识。支持职业院校开设与老年健康相关的专业或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人才、专科护士及护理人员。

(五)完善残疾人医疗和康复服务

持续实施困难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等重点预防和康复项目。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推动医疗卫生、特殊教育等机构完善康复服务功能,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丰富康复服务内涵,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就近或上门提供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辅具适配等康复服务。加强康复机构专业人员康复业务技术培训,提升康复专业人员治疗和训练水平。

(六)加强职业健康保护服务

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为主的职业病监测评估体系,依托现有医疗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职业病防治所,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防治所为主干,完善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和风险评估技术支撑网络。落实职业健康法规,加强普法力度,强化职业健康日常监督和执法工作能力建设。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体系支撑,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推动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落实救治保障措施。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组织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

专栏 4 全民健康保障服务计划

1.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标准,可与配套幼儿园合并统一规划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区和无托育服务设施的已建成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的标准建设托育服务设施。鼓励建设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专业化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持续推动全县30家公立幼儿园扩展建立托幼服务机构、托幼班机构项目落实落地。职工适龄子女达到20人及以上、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本单位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到2025年,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3.4个,各镇、各社区实现至少1家公办(普惠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全县每年至少建成1个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

2.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参与儿童健康综合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状况监测,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全县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丰富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内涵,促进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规范有序发展。

3.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实施医养结合机构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医养结合中心建设,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点,推动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规范化发展。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管理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服务,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分类设计签约服务包,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及社区老年健康教育,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

4.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综合服务设施项目、残疾人托养中心等。

5.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加大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力度,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推进源头治理,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改善劳动者作业环境。

七、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医药

持续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完善中西医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全县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巩固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为重点、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县中医医院开展标准化建设、参与中医专科联盟建设,支持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推进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推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中医阁。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特色专科医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医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等中医药科室、中药房建设。继续支持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的中医县域医共体建设,参与长三角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到2025年,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基本建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治理高效、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居民“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发挥中医药疾病治疗特色优势,加强针灸、推拿等中医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风湿类疾病等,完善中西医协同机制,加快中西医结合诊疗团队建设。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重大传染病防控网络和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县级中医应急救治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支持县级医院通过技术指导、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通过中医康复等技术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治未病服务岗位等方式,推动中医治未病和康复能力提升。积极推行中医药+家庭医生签约,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都有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加快推广10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全覆盖,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5%以上。大力实施中医药四名工程,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国内各地名医、流派传承人在我县设立工作室,到2025年,争创全省名中医工作室1

(三)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加快中医药基础理论及临床技术研究,强化中医药制药创新开发。发掘整理灵璧县中医药经典医籍,加强中医药经典名方、民间医法技艺和独特传统炮制技术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深挖中医名家、学术流派等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中医药文化主题街区、主题公园等中医药文化载体建设,支持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普及推广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法,提高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支持中医(专长)医师岗位和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宣传力度,支持中医药文化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

专栏 5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计划

1.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建设,推动中医技术推广。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进修医生和实习生宿舍楼项目、中药制剂中心项目建设;县中医医院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建成中医馆,村级全部配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疗设备。到2025年,全县至少建设43中医阁30%的中医馆完成内涵建设;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100%,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75%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全县中医总诊疗人次和中医医院出院人数增长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每千人口中医医院床位数达0.6张。

2.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定点帮扶,尽快完善与安徽中医药大学、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徐州市中医院的学科共建。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立足产、教、学、研、游、乐打造中药材产业基地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

3.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在县中医医院设立骨干人才特设岗位,在县级公立卫生机构设立中医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派驻乡镇卫生院工作。全日制本科且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人员到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工作,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进行面试考察直接录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工作满5年且取得中级职称的,可提前1年申报副高职称。探索建立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十四五期间,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中医师。

八、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聚焦医养康养、现代中药、特色医疗等产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突出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发挥多元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一)深入推进医养康养产业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疗养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增加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床位。加强康养基地建设,支持打造以老年医疗、康复、照护为一体的康养综合体,开展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的康养综合服务,推动康养服务机构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

做优做强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等现代中药产业,支持规上中医药企业以参股控股等方式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药产业集团,开发药食两用产品、新食品原料、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中药材延伸产品。支持数字化智能化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研发和生产。鼓励创建项目管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评估认证、创业孵化和知识产权等领域专业化服务的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三)布局发展特色产业

以规模化为发展方向,发展医用耗材产业,支持企业提升医用手套等医用耗材产品质量,谋划引进一批表面改性材料、可生物降解和吸收的生物医用材料重点项目,延伸生产灭菌检查手套、抗病毒手套等产品。推动发展特色医疗产业,引进杭州社会资本积极投资特色医疗领域,在医疗美容、消化科、呼吸科等领域,打造品牌化、竞争力强的服务机构。发挥灵璧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的优势,加强与上海体院战略合作,探索成立体医融合研究院等,发展诊疗技术与运动技能整合的健康锻炼指导服务。

专栏 6 健康产业发展计划

1.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支持中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扶持现代化中药骨干企业。建立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鼓励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品牌连锁店。

2.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县域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持续推进医药卫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提升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加快三医协同发展

以医药为切入点,以医保为基础,以医疗为落脚点,持续深化三医联动与医教协同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基层医疗机构适宜日间病床收治病种门诊按病种付费、精神类疾病按床日付费、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门诊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等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强化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常态化监管,提升对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异常变动的分析预警应对能力,全面落实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遏制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二)持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在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药品、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加强监测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建立上下转诊、帮扶激励机制,分别对向上转诊单位和下乡帮扶人员给予奖励、补助。推进县域医疗副中心建设。到2025年,分级诊疗体系成熟稳定,县域就诊率巩固在90%以上,基层就诊率巩固在65%以上,跨省就医比例低于7%,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格局。

(三)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明确政府与公立医院的权责界限,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等经营管理自主权。深化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合理制定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实行编制动态调整。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合理设置岗位。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逐步提高固定薪酬比例,合理确定临床执业医师、其他医务人员、行政后勤人员薪酬水平。落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持县域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适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四)健全医疗卫生监管体系

根据卫生监督机构三定方案,设置县卫生监督机构。落实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工程,持续完善全县医疗卫生服务综合监管协调机制,持续做好综合监管的协调、指导和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案件查处等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等医疗相关产品的监管。强化重点部门、重点专业、重要岗位、关键环节、高风险人员监管。协同行业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专业机构规范开展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加强健康产业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健康产业全链条、全流程的包容、审慎、有效监管机制。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领域融合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

十、强化发展要素保障

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为卫生健康服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

持续加强互联网医院、智联网医院、智医助理及远程医疗中心建设,支持灵璧县人民医院、灵璧县中医医院及妇幼保健院率先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整体效率。完善灵璧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整合各类卫生健康资源,实现基础资源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行业内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签约管理、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服务。促进互联网+健康养老、托育、护理、家庭医生签约等创新应用。理顺并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分配机制,将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快整合卫生健康服务事项,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

(二)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与乡村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做好乡村基层卫生健康人才能力提升工作,持续加强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和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补齐重症、全科等紧缺专业人才缺口,增加护士配备。深入实施医疗优才推进计划,推深做实徽乡名医培养工程和专科建设“511”计划,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学术能力的高层次特聘人才。持续加强长三角医学人才培育交流选派进修、合作办院等多形式合作。

(三)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

建立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和全链条协同创新,深化科卫协同机制建设,推进科技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协同。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团队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各类专项研究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实现二级医院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参加科学研究的构成比例逐步提高。强化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积极发挥县级医院的学科(专科)优势,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设备购置、新技术开展等方面加强与长三角等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研究中心等交流合作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促进卫健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专栏 7 卫生健康支撑与保障计划

1.推动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继续推广以HISLISPACS为主体的医院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新建县人民医院综合运营决策管理系统(HRP)医院电子病历系统(EMR)、HIS系统优化升级、病理质控与资料管理系统、医院血液净化智能管理系统、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形成医院信息平台覆盖所有业务和管理的完整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对医院运营的动态监管和实时监测。加快远程会诊平台建设,鼓励县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建立县域心电、生化、影像中心。

2.扩大医卫人才供给。继续做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关注农村和社区。到2025年,每千人口(助理)医师数达2.8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3.09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3.93人,每千人口药师数增长到0.54人;乡村医生达200人左右;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4名,每10万人口精神科注册护士数不低于8.68名,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按照每万常住人口1名的比例配备;引进培养10名以上全日制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加强院长队伍等10支队伍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原则上按每万常住人口1.63名的比例配备,卫生监督机构监督员按照每万常驻人口1-1.5名的比例配备。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全县卫生系统党的建设,十四五期间成立卫健党(工)委,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坚持将规划内容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切实落实好领导责任、保障责任和监督责任。

(二)落实相关责任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适时动态调整;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依据规划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基本建设管理;财政部门负责按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划分原则落实相关经费;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统筹安排医疗卫生发展用地;医疗保障部门负责加快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三)强化监测评估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实施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建立工作责任制、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对监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加强督导和纠偏,及时研究解决办法,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四)加大投入保障

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卫生健康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切实加强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事业发展等所需经费保障,加大对薄弱领域、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投入中的主体责任,落实对公共卫生机构投入倾斜政策,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五)做好宣传引导

加强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政策宣传力度,宣传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发展目标任务,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积极宣传卫生健康发展成果,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强化医院文化建设,引领医务人员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加大健康理念、健康文化等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规划实施、主动管理自我健康,提高健康意识。持续加强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网上舆情和社会关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